自3月底宣佈出售中國特許經營權以來,麥當勞一直“緋聞”不斷。
最近,又傳出中國化工和新希望要參與競標,6月20日前將提交首輪報價方案。另外有傳言説華潤、北京首農等財資雄厚的大集團,也有意接盤麥當勞的中國業務。想象一下以後飄着農業味的麥當勞餐廳,也是另一番圖景呢。
別看這些大公司一副你爭我奪的氣勢,麥當勞這個盤還真不太好接。據報道:
接手方所付的專利費率將達到8%,高於4%-6%的平均水平,並且還得保證三年管理層不變。
對未來合作伙伴的選擇,麥當勞也頗為挑剔:它可以來自餐飲業外,但必須“高度誠信、財務穩健、深入瞭解中國市場,並具備獨特競爭優勢”。
儘管條件設得嚴苛,但麥當勞擺出一副鐵了心要找金主的姿態。
除了中國,日本、台灣、香港和韓國這四個亞洲市場,麥當勞表示也在尋找接盤俠,讓售特許經營權。
所以,麥當勞這回甩手,是因為在國內混不下去了嗎?你想多了。
麥當勞覺着靠特許經營能賺大錢
麥當勞絕對是要留住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的。因為在2015年年報中,麥當勞還強調,主要得益於中國的平穩表現,高增長市場(HighGrowthMarkets)去年的同店銷售額比上年高了1.8%。
那麼麥當勞為什麼要四處尋找“接盤俠”呢?
麥當勞希望出售幾個市場的特許經營權後,全球特許加盟的比例從現在的82%提升到95%——因為特許經營特別賺錢。
據麥當勞年報,公司特許經營店2015年利潤為72.8億美元,幾乎是直營店(25.1億美元)的3倍。也就這幾年,其直營店的利潤迅速縮水,相比2011年(34.6億美元)減少27%,拉大了與特許經營店的差距。
“接盤俠”將助麥當勞中西部拓展
直營店不僅成本高、利潤空間少,還極大限制了麥當勞的全球擴張。
在中國,麥當勞有2200多家分店,數量不及肯德基(5000多家)的一半,甚至少於國內起家的德克士(2300多家)。而且從官網來看,這些門店多集中在東部地區,中西部數量非常少。
這樣的規模,顯然令這位號稱遍佈全球六大洲、擁有3.2萬家店的快餐巨頭不甚滿意。麥當勞表示,未來五年,內地、香港和韓國,還將新開門店1500家。
實際上,麥當勞叔叔早就想在中國搞特許經營了。
麥當勞自1990年在深圳開設了國內第一家門店,花了26年,發展到現在的2200多家,並擁有概念店、甜品店等更細分的門店類型。但這些門店中,特許經營的比重只有35%,遠低於美國的90%和英法等歐洲市場的82%。
早在2010年麥當勞就透露了在內地開展特許經營業務的意向,不僅首次公開了加盟條件,還開始在二三線城市尋找加盟商;2014年又開始在一線城市尋找加盟店……但結果收效甚微,麥當勞離它的擴張目標還有很大距離。
尋找本地“接盤俠”,應該是它衡量種種利弊後,可以走的最好的路了。特別是,如果有接盤俠願意在中西部地區開店,那對於麥當勞來説簡直就是巨大的好消息,成本低利潤高,市場格局也不差,何樂不為呢?
業績下降“賣店”也是不得已
説到這裏你們也看出來了,麥當勞早就不是那個我們心中曾風靡一時的老牌洋快餐了,而是努力在尋求低成本擴張,找到合作伙伴,試圖扭轉目前的頹勢。
麥當勞近年的業績表現正是驅動它做出這樣選擇的原因。根據財報,2015年麥當勞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254.1億和45.3億美元,較2013年各下跌了9.6%和19%。